close

下午黃昏時,跟朋友臨時起意去安平老街,也沒想到要去外拍,只好用手機拍,車子停在遊艇碼頭前的公用停車場,假日卻沒什麼車子,連收費員也不見,走在黃昏的安億橋,雖然沒有夕陽,但吹著海風也蠻舒服的,過了橋時發現了一個運河博物館,正好奇什麼時候建的,原來是安億橋下的那棟"破建築"改的,身為台南人三十幾年,從小看到大,從來不知這棟原來是一個日據時代的海關。
運河博物館的前身原是安平海關於一八六五年設立,是當時商船進出安平港的關卡,進口的商船貨物必須在此停泊繳交關稅。一九二六年台南新運河開通,全長三千七百八十二公尺,寬三十七公尺,連接台南與安平兩地,使往來船隻得以直接進入市區或通達外海,更帶動了安平地區的經濟繁榮。直到一九七八年,因安平港淤塞,海關移置到新安平港,自此舊安平海關建築就這樣荒廢了二十幾年。
工作人員還說當時安平類似水都,船從海關進入後,就可以開到你家的後門,直接上下貨,在現在的四分局旁有一個日式建築就是當時的報關行。


這個掛牌是藏在橋下邊,所以一直沒有發現這棟房子倒底是做什麼的,以為是人家的舊房舍。

門外的營業時間寫著到下午5點,我們只好在外面繞著看,朋友看見一個工作人員出來,就上前詢問參觀時間,工作人員說還可以參觀,而且周日到晚上九點,戶外還有歌手表演,但沒注意聽周六是不是有開放這麼晚,進去時,一位工作人員就請我們喝茶和看運河的由來影片介紹,裡面有點悶熱沒有電扇吹,這點有需要改進,而且~一坐下來,茶也倒來了,小蚊子也跟著來打招呼了。

這個就是原來的模樣,與上面整修後的樣子,夠殘破吧!~在日大正十五年(1926年)因新運河的興建,聽影片介紹說當時新運河好像花了77萬多的日元建的,當時船隻停泊於安平船塢,安平海關遂由原清代安平港遷移至此,原建築作為安平港水產學校,光復後改財政部高雄關台南支關,名稱幾經變遷,民國七十四年安平新港建後,海關遷移至新港。
這棟安平海關,建於1930年。日治時期,商船在此入關。昔日海關前並無橋樑,對岸亦只是一片沙汕水地,若要往對岸(今新安平)得在此渡小船。長久來荒廢隱沒在安億橋邊,直到92年列為市定古蹟,重新整修後開放。

戶外休息餐飲區,有賣飲料和輕食。假日時還有歌手表演。

一進門的右邊,記錄出入船隻的資料。

影片介紹和牆上掛圖。工作人員端了茶來招待,不過有點悶熱,沒見到有電扇,這個有待加強,而且還有小蚊子招待。

內部構造採用「編竹夾泥牆」,先以竹條或蘆薈編織成網狀的壁體,在其內外抹上泥土,泥中參雜稻草、稻殼,是相當古老的築牆方法,這個就是簡介,因為手機拍的,有點手振。

後邊的掛圖。


門前百年老榕化身為愛情樹。

後院的老防空洞。

參觀完後,就往延平老街逛去,逛完後想說去安平古堡參觀,但是他們只到六點,所以就逛外面的擺攤,當然手上多了蜜餞,攤上大多是海產或葷的,沒幾樣我可以吃的,走馬看花,天色暗了回家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YAM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